點擊展開
基因編輯犬模型
Gene editing dog model
背景信息
動脈粥樣硬化
動脈粥樣硬化(atherosclerosis,AS)是由遺傳、環境等多因素導致的老年多發性疾病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逐年提升,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,其中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、顱內動脈硬化引發的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成為人類的主要殺手。在眾多的發病因素中,脂質代謝紊亂、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與其關系最為密切。
2
ApoE基因
ApoE基因是血漿脂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脂質在細胞內代謝和分布有重要調節作用,特別是與機體內膽固醇的代謝密切相關。ApoE的低表達或缺失將導致血脂含量的增高,從而誘導動脈粥樣硬化疾病。近年來,ApoE基因敲除小鼠已成為研究AS發病機制及抗AS藥理學研究等方面重要的動物模型之一。雖然小鼠作為AS疾病模型有著廣泛的應用,但由于小鼠與人類親緣關系較遠,壽命短,在體型大小、生理結構、生化指標及脂類代謝途徑上與人類有較大差異,難以準確模擬人類疾病的發生及治療過程,因此在AS的相關研究中尚無準確模擬AS疾病的動物模型。
通過對犬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,共計確定約1.93萬個基因,其中有1.8萬個基因與人類已知基因相同,高于小鼠等其他實驗動物,并且犬在脂類代謝、生理解剖等方面與人類相似,是人類心腦血管疾病研究理想的模式動物。因此,我們針對ApoE基因第3號外顯子進行基因編輯,獲得了4只F0代基因編輯犬:ApoE第3號外顯子雙等位基因突變-34bp/+17bp和-2236bp。
模型犬F0代結果
1
高血脂
4只F0代出生后始終呈現高膽固醇、高低密度脂蛋白的高血脂表型。
出生后30天血脂(已經發表數據)
1.5~2 歲血脂(尚未發表數據)
2
動脈粥樣硬化及并發癥
血管B超:
F0代在接近2周歲時進行血管超聲檢查,結果顯示ApoE基因編輯犬右側頸內動脈起始段后壁探及6.5×1.2mm等回聲扁平斑塊(圖A),流速24/6cm/s(圖B),頸內動脈流速20/6cm/s;左側頸內動脈起始段后壁探及4.1×1.2mm斑塊(圖C),流速21/6cm/s,呈“振蕩型”血流頻譜(圖D),頸內動脈流速11/6cm/s,呈“振蕩型”血流頻譜。腹主動脈后壁探及19.9x1.3mm等回聲扁平斑塊,腎動脈、髂動脈、股淺動脈均可探及不同大小的斑塊,血管不同程度的狹窄。
頸內動脈粥樣硬化(尚未發表圖片)
核磁共振(MRI):
MRI結果顯示ApoE基因編輯犬(Mutant 1)腦梗死。圖A和圖B箭頭所示左額葉、頂葉和顳葉有7.41 ml的大面積梗塞,圖C和圖D中的箭頭表示左基底神經節有1.14 ml的新鮮、急性缺血性梗塞。
腦梗死(尚未發表圖片)
剖檢結果:
1. F0代在均在2周歲左右死于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的心、腦血管疾病。剖檢發現:由于冠狀動脈狹窄、心肌纖維缺血缺氧導致心肌纖維化、心腔擴張。
冠狀動脈粥樣硬化(尚未發表圖片)
注:LCA left coronary artery,左冠狀動脈。
2. 兩側頸內動脈、頸外動脈均可見粥樣斑塊,Mutant 1左側頸內動脈斑塊處可見繼發血栓形成(圖A)。
頸動脈粥樣硬化(尚未發表圖片)
注:LECA left external carotid artery,左側頸外動脈;LICA lef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,左側頸內動脈;LCCA left carotis communis artery,左側頸總動脈。RECA right external carotid artery,右側頸外動脈;LICA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,右側頸內動脈;LCCA right carotis communis artery,右側頸總動脈。
3. 基底動脈、大腦前動脈均可見粥樣斑塊,Mutant 1 基底動脈處可見繼發性血栓形成(圖B),剖檢結果與其生前MRI檢查結果相對應。
顱內動脈粥樣硬化(尚未發表圖片)
注:BA basilar artery,基底動脈;RCA rostral cerebral artery,大腦前動脈
4. 由于模型犬髂動脈、股動脈粥樣硬化、血管狹窄,導致后肢供血不足,足背動脈閉塞,后肢壞疽。
壞疽(尚未發表圖片)
病理結果:
ApoE模型犬左側頸內動脈管腔中存在大量紅細胞(“*”所示)、膽固醇晶體(“→”所示)和斑塊組成的血栓(圖B)。基底動脈內膜層明顯增厚,管腔內膜下有大量泡沫細胞聚集,胞質內含有大量小空泡(“#”所示),管腔幾乎閉塞(圖D)。
ApoE基因編輯犬自出生后始終呈現總膽固醇高、低密度脂蛋白高的高血脂表型,血管B超可見頸內動脈、腹主動脈、腎動脈、髂動脈、股淺動脈等全身多處動脈粥樣硬化斑塊,多數模型犬晚期后肢供血不足、發生壞疽。該模型使用臨床降脂藥物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總膽固醇、低密度脂蛋白。剖檢發現模型犬基底動脈、大腦前動脈迂曲鈣化、粥樣硬化,嚴重者甚至出現頸內動脈和基底動脈血栓、腦梗死。ApoE基因編輯犬表型較大程度的模擬了臨床動脈粥樣硬化并發心、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表型,并且對人類使用降脂藥物治療敏感,是較為理想的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疾病研究的動物模型。
3
種群數量
F0\F1\F2\F3共120只;
4
模型應用
1.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機理;
2. 在ApoE模型犬的基礎上,創建多基因編輯(如SR-BI基因、Akt基因、PDGFRβ基因等)動脈粥樣硬化模型犬,深入研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機理;
3. 動脈粥樣硬化并發心血管疾病、腦血管疾病發病機制機理;
4. 微血管病變并發癥如:認知障礙等發病機制機理。
1. 評估藥物對血脂的影響;
2. 評估藥物對斑塊形成的影響;
3. 評估藥物對動脈粥樣硬化并發心血管疾病、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效果;
4. 評估藥物對動脈粥樣硬化并發認知障礙的治療效果等。
背景信息
心源性猝死
心源性猝死(Sudden cardiac death,SCD)是指急性癥狀發作后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突然喪失為特征的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。其特點有三:①死亡急驟,②死亡出人意料,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。心源性猝死者絕大多數患有器質性心臟病,主要包括肥厚型和擴張型心肌病、心臟瓣膜病、傳導異常(QT間期延長綜合征、心臟阻滯)和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等。某些因素如過度勞累、情緒壓抑等,都可觸發心源性猝死。
2
SCN5A基因
SCN5A基因負責編碼鈉通道蛋白的ɑ亞單位(Nav1.5),Nav1.5調控著心肌細胞的鈉內流, Nav1.5除影響到鈉內流和細胞除極外,還和諸多的心肌細胞骨架蛋白、肌節蛋白相互聯系,因而,SCN5A基因突變導致的Nav1.5結構的異常,不但會引起心臟節律的異常,還可導致心臟結構的異常。研究報道:SCN5A基因突變可以導致Brugada綜合征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/發育異常(ARVC/D)、QT間期延長綜合征、傳導阻滯等心臟疾病。Brugada綜合征右胸導聯具有特征性的類右束支傳導阻滯樣圖形,呈現為穹窿樣或馬鞍樣ST段抬高。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/發育異常(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/dysplasia,ARVC/D)以容易合并惡性心律失常及心臟纖維脂肪化為特點。LQT綜合征特征性表現為QT間期延長,LQT3綜合征易發生睡眠中猝死。以上疾病易合并室速、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,為導致人類心源性猝死的殺手。因此我們需要積極尋找心源性猝死的致病原因,根據其致病基因構建動物模型,闡明心源性猝死的發病機制,為疾病的有效診斷和早期干預提供科學依據。我們針對家犬Scn5a第2號外顯子使用CRISPR/Cas9技術進行基因編輯,最終獲得-2 bp和+9 bp基因編輯模型。
模型犬F0結果
心電圖異常
Scn5a基因突變模型犬在出生后表現出PR間期延長、QRS波寬等心電特征。
2
模型應用
1. 評估藥物延緩心肌纖維化的效果;
2. 評估藥物預防惡性心律失常的效果;
3. 評估藥物對猝死早期干預的效果。
1. 評估運動量對心源性猝死的預防效果;
2. 評估干細胞治療對心源性猝死的預防效果;
3. 評估介入性醫療器械對惡性心律失常的治療效果;
4. 評估外科手術對惡性心律失常的治療效果。